6月29日,2017年中德标准化合作委员会会议在青岛中德生态园举行,会上,中德两国达成智能制造、工业4.0等多项标准化合作项目。
6月29日,中德两国最高级别双边标准化会议——2017年中德标准化合作委员会会议在青岛中德生态园举行。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国际标准化组织主席张晓刚出席会议并致辞。
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指出,标准作为贸易便利化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中德经贸合作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两国在标准化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推动中德标准化合作迈上新的高地,更好发挥标准的“软联通”作用,倡议继续深化国际标准化合作,推动“一带一路”标准化合作,加强人员信息交流,共同谱写中德标准化合作新的篇章。
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努力,中国经济确实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的经济总量也一跃成为全球第二。这其中,制造业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解决贫困问题、居民的就业和收入问题,确实过度注重了与规模,而忽视了质量与效益、品牌与品质。这也是每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需要经历的过程,是必须满足的程序。中国在解决了第一方面的问题以后,自然需要转型到品质、质量、品牌等方面,需要向发达国家靠拢,需要向发达国家学习。
因此,中德双方决定,在智能制造(工业4.0)、电动汽车、医疗器械、能源、生物、银发经济等重点领域共同推动制定国际标准,同意中方与德方共同担任国际标准化组织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席,并成立中德标准化战略工作组,以推进两国标准体系相互兼容,为促进两国制造业升级、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提供技术支撑。
早在2011年6月,在中德两国总理见证下,中德双方签署了《关于成立中德标准化合作委员会的联合声明》,提出,为进一步促进中德两国贸易便利化,深化经济技术合作,提升标准化领域的合作关系,强化标准化领域的对话机制,加强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协同合作。此后,每年轮流举办委员会会议,开展标准化磋商合作,不断促进两国经贸发展。
在此次会议上,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工作组是在中德标准化合作委员会框架下签署的第二个专业工作组,是落实《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关于开展工业4.0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双方将共同推动智能制造/工业4.0领域相关标准的研制,为促进两国制造业的升级改造提供支撑。
制造业拥有大量的市场机会,但唯有善用新兴信息科技和营运科技,才能够把握这些良机。重要的是,制造商要确认既有的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环境是否准备好迎接工业4.0时代。大趋势正影响制造业的未来,近年来第四波工业革命亦即工业4.0不断蓄积能量,2017年即将带动制造业数字转型。2017年中德标准化合作委员会会议的召开,将会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一个范本,相信在德国工业4.0的指引下,中国制造业能够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