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共同关注的技术创新焦点之一,就是自从20世纪末以来,人工智能发展热潮推动信息技术革命深化,使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演进到自动化和智能化阶段,对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乃至不同经济体的就业产生重大影响。
继2016年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人工智能”成为关注焦点后,2017年3月,加快人工智能发展首次被写入全国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人工智能”再被谈及,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要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家家人工智能的时代,什么样的技术运用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智能”?业内普遍认为,一般的系统只能根据设计者确定好的程序去运转,是一个相对静态的模型。而人工智能是一类像人类一样思考、学习和决策的系统。利用基于大数据的深入学习,机器能合理感知、规划、推理和自我优化,进行理性决策。
机器不仅能识人,也能待客、答疑。用支付宝、逛京东,人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平台开始用机器人代替人工客服,回答客户提问,或是接收语音指令。测试数据显示,支付宝客服平台小蚂答完成5轮问答所需时间大概为1秒钟,比人工客服的效率高30至60倍,每天可以处理200万—300万的用户咨询。2017年,小蚂答客户满意率比人工客服还高出了3个百分点。
对个人而言,除了生活领域的改变,影响还将发生在职业领域——未来,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如在线客服、速记翻译、驾驶员等都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这些影响,还只是冰山一角。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认为,人工智能正在促进人类社会发生转变,这种转变将比工业革命“发生的速度快10倍,规模大300倍,影响几乎大3000倍”。
从更广阔的时代眼光看,中国正处于发展AI的良好机遇期。从人才角度看,已经现出明显成长性。乌镇智库的数据显示,在人工智能专利数上,最近5年,中国专利数平均每年增速为43%;美国增速为21.7%。其中,2016年中国新增的人工智能专利数突破9000,超过美国的两倍。
随着技术快速更新迭代,人工智能将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驱动力,也将创造更多创业、就业机会。有很多企业希望能够将人工智能移植到企业应用,很多风投的钱也乐意流向人工智能创业公司。但这些企业都希望将深度学习能力直接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而非希望改进深度学习工具,因为深度学习工具本身往往复杂难懂,只有少数数据科学家能够掌握。
2018年,人工智能将继续主要以自然语言处理的聊天机器人形式出现。并且语音识别将延续迅速发展的趋势,并且极有可能逐渐成为所有系统中的可选用户界面。
未来,人工智能可以让许多人从重复且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客观上可以促进服务业向高端转型。定制化服务将是未来发展趋势,它需要白领有更高的素质,更丰富的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