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智能制造

多国争抢人工智能“先发优势”,谁将拔得头筹?

2016-09-13  来源:互联网      关键词: 人工智能 

\

1997年,IBM的深蓝计算机战胜了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在那个人工智能(AI)以绝对统治姿态霸占着各棋类世界冠军的年代,围棋成为了人类最后的阵地。而19年后,谷歌AlphaGo一经出世,这块阵地便被攻破了。

但是,人工智能之所以现在如此火热,却不仅仅是因为一块“阵地”的失守,而是来自各大机构的重视。据统计,2014年人工智能领域全球投资总额超过19亿美元,同比增长超50%。其中,风投领域共完成40笔交易,总金额高达3.09亿美元,同比增加302%。受到下游需求倒逼和上游技术成型推动的双重动因,BBC预测,人工智能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183亿美元。

艾伦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主任奥伦·埃齐奥尼在接受《财富》采访时说,微软、谷歌和苹果都有专注于人工智能的研究部门。“人工智能已经在语音识别、产品推荐、机器翻译、机器视觉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海量数据、强大的计算能力和人工智能算法的综合将产生优秀成果,人工智能还将继续发展。”埃齐奥尼说。随着技术发展,近期消费者将看到更多人工智能创新。但目前尚不清楚的是,哪家公司会在人工智能的哪片领域,赢得最后的人工智能大战。

欧美国家从战略层面加紧布局人工智能

据了解,人工神经网络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科学家不断优化和推进算法的研究,同时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提升,目前科学家可以利用GPU(图形处理器)模拟超大型的人工神经网络;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又为深度学习提供了上百万的样本进行训练。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技术达到了90%以上的准确率。

因此,欧美发达国家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的战略意义,纷纷从国家战略层面对人工智能加紧布局,推出了自己的人工智能计划。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经济体向前继续迈进的动力和标志。

2013年4月,美国正式公布“推进创新神经技术脑研究计划”,简称“脑计划”(BRAIN)。该计划第一目标是绘制出一幅囊括大脑所有活动的详图,并最终应用到包括通过直接改变神经回路来诊断以及治疗疾病的临床研究上。据了解,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当年为该计划拨款达到1.1亿美元,覆盖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HIN)、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和国家科学基金会。2014年HIN工作小组围绕该计划制定出未来十年详细计划,预计每年将投入3亿~5亿美元开发用于监测和映射大脑活动和结构的新工具,十年进程共需花费45亿美元。

而2013年年初,欧盟委员会宣布“人脑计划”(HBP)成为欧盟未来十年的“新兴旗舰技术项目”。据悉,该项目汇聚了来自24个国家的112家企业、研究所、高校等机构,总投资预计将达到12亿欧元。欧盟“人脑计划”强调实用性,重点包括对脑结构、功能和机理的研究;对与脑有关疾病的研究,并加大力度研发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大脑的工作模型等。欧盟计划在2018年前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意识和智能的人造大脑。欧盟官员认为,HBP如果在人工智能领域始终占据领先席位,则将对保持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地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紧随美国和欧盟之后,2014年9月日本宣布启动大脑研究计划“Brain/MINDS”。该计划为期10年,由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主导实施,旨在理解大脑如何工作以及通过建立动物模型,研究大脑神经回路技术,从而更好地诊断以及治疗大脑疾病。

各企业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基础平台

人工智能基础平台代表了人工智能“认知计算”的最高层次,本质上是提供智能服务替代人类脑力劳动的平台,Google大脑、IBM的Watson以及百度大脑均是典型代表。

谷歌在2013年完成了8家机器人相关企业的收购后,在机器学习方面也大肆搜罗企业和人才,不但一举收购了DeepMind和计算机视觉领军企业Andrew Zisserman,还聘请了美国先进研究项目局(DARPA)原负责人Regina Dugan颠覆性创新项目的研究,并安排曾构建了Google基础算法和开发平台的著名计算机科学家Jeff Dean转战深度学习领域。

据了解,苹果2014年在自动化上的支出预算高达110亿美元。苹果手机中采用的Siri智能助理便是脱胎于DARPA投资1.5亿美元、历时5年的CALO项目。据悉,这是美国首个得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的人工智能项目。

而IBM的Watson则致力于利用认知计算、机器学习,来解读以及分析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并从中为用户整合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最后通过云端向用户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它的核心能力主要表现在能够将自然语言处理、假设生成和评估、依据学习这些技术集合于一身,使其能以更加类似于人类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做出有价值的分析。据悉,其主要业务包括向医疗、金融、法律、电子通信、客户服务和政府办公等领域的机构提供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商业分析以及智慧商务和社会化商务等。其中,医疗是Watson自2014年推出以来首个重点布局的领域,被视为是IBM旗下的“登月项目”,Watson也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癌症专家。

另外,Amazon的“Prime Air”在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开了绿灯之后,也进一步加快了开发进程。近日据知情人士消息称,谢菲尔德大学机器学习和计算生物学教授Neil Lawrence近日在Facebook发布状态表示,他将带领其学生团队加入这家西雅图科技巨头。据了解,Herbrich的团队专注于“预测、内容联动、可扩展的机器学习服务和视觉辅助技术”,从这些技术特性以及近期亚马逊的动作来看,他们团队很有可能为Alexa工作。上周,Alexa相继与智能音响公司Sonos、LG、联想商讨合作协议,布局硬件生态平台。

此外,韩国和日本的各家公司也纷纷把机器人技术移植到制造业新领域并尝试进入服务业。

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渐成红海

当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技术是最热的研究领域,无论是Google、Facebook、IBM等海外巨头,还是刚刚将“人工智能”列为未来主攻方向的百度和其他互联网公司,均纷纷开展相应项目,进行图像、语言以及语音方面的识别研究。

据国外媒体报道,当下几家大型科技公司正在激战人工智能市场。据路透社报道,苹果计划招聘至少86名全职人工智能专家,苹果此举是科技巨头人工智能人才争夺战的一部分。微软研究院副总经理帕特里斯·西马德向《财富》表示,“未来计算机将具备看、听、说,甚至理解的能力。智能机器将构成所谓无形革命的支柱——技术间无缝沟通,使得它们难以被注意到。这一技术革命将有助于推动人和智能机器之间的交互。”对人的活动进行算法理解并作出回应,将成为科技巨头们纷纷涉足的重点领域。例如苹果的Siri、微软的小冰、Google Now和亚马逊的Alexa Voice Service等。

人工智能的专家表示,语音是人类最自然便捷的沟通方式,所有信息设备“能听会说”是必然的趋势。自然语言处理是让机器理解人类的语言,包括对自然语言的分析、理解、生成、检索、变换及翻译等方面,旨在解决计算机与人类语言之间的交互问题。因此,这一领域竞争致胜的法宝便是企业本身的客户资源。而人机交互必然向人类自身最自然的语言沟通发展,业界已经出现了很多基于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产品,这种产品最普遍的形式就是虚拟助手。虚拟个人助手是在用户允许下,通过观察用户行为和阅读用户数据,预判用户需求,并自主地帮助用户完成任务。

业内人士指出,VPA对苹果、Facebook等科技巨头的意义将不仅仅是未来可能植入定向广告的货币化价值,从更深层次来看,它将彻底改变人们使用互联网的方式。不仅交互方式将从键盘鼠标触摸屏变成了自然语言的语音或文字消息,获取信息、接受服务的方式也将从主动寻求转变为相对被动接受智能助手的隐形化服务。目前各大科技巨头硝烟初起的VPA大战,正是在争夺用户,把用户更深入地绑定在自己的生态系统中。

由此可见,人工智能领域的先发优势极其重要。谷歌、苹果、Facebook等龙头正是由于在各自的领域起步早,积累了足够的客户资源、行业数据和平台技术,才能在人工智能到来的今天迅速革新、占领市场。因此,选择某一极具爆发潜力的领域进行重点突破,将成为公司未来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