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少锋表示,要提升信息消费供给能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两化融合的市场化机制,完善两化融合的标准体系;培育新型生产方式,组织开展“互联网+”制造业试点示范,以工业云、工业大数据、CPS在重点行业应用推广为切入点,在协同研发、众包设计、个性化定制、在线监控诊断、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领域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业态新模式.
2016全国信息消费示范应用城市行暨首站北京站活动日前在北京正式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了解到,2014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达到2.8万亿元,按照规划,到2020年,信息消费总额将达到6万亿元,到2025年,信息消费总额将达到12万亿元。
据介绍,2013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3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意见》的落实高度重视、全面部署,信息消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突破。为进一步加强社会各界对信息消费的认知,提升信息消费的影响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开展“信息消费示范应用城市行”活动,全方位、多领域展示信息消费优秀成果,积极推动信息消费优秀解决方案供需双方推介对接,构建企业与地方信息消费合作宣传平台,集中展示信息消费优秀成果,积极推广可复制的示范城市和示范项目。
“3年来,随着《意见》的全面部署、深度落实,我国的信息服务消费水平加速升级、信息产品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新型信息消费迅猛发展、信息消费相关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信息消费发展呈现四大亮点。”参与此次活动的业内专家表示。
“今年1-6月,我国移动宽带用户(3G和4G用户)累计净增1.3亿户,总数达到8.38亿户,占比达64.4%;4G用户呈爆炸式增长,今年1-6月净增1.83亿户,总数达到6.13亿户;截至今年6月底,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高速增长,固定宽带接入用户累计超过2.78亿户,普及率由2015年年底49.4%提高至52.7%;宽带接入结构不断优化,同期FTTH/O用户总数达1.9亿户,占比68.4%;今年1-6月,移动互联网用户净增6810.5万户,同比增长14.1%,总数10.3亿户;今年1-6月,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累计达37.5亿G,同比增长123.9%。”业内专家表示,这组数据充分说明数据业务消费持续增长,已成为信息服务消费的主要驱动力量,同时说明我国信息服务消费水平正加速升级。
在信息产品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方面,业内专家表示,智能终端、智能语音、信息安全等关键软件产品开发应用进入推广应用阶段,初步形成产业链协同发展局面。一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2.35亿部,占手机出货量92.6%;截至今年6月底,智能电视出货量4700万台,同比增长20.5%。而以可穿戴设备为代表的新型智能终端逐步进入推广应用阶段,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产品相继涌现,智能终端产品日趋丰富。另外,截至今年6月底,软件产品实现收入7018亿元,同比增长12.8%;信息技术服务实现收入11739亿元,同比增长15.7%;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包括在线交易平台服务、在线交易支撑服务在内的信息技术支持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1.6%。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大力实施,互联网应用和创新日益活跃,不断为经济发展积聚新动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互联网企业市值明显回升,营收保持高速增长。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85家上市互联网企业市值总规模为4.87万亿元,较一季度上涨5.5%,营收同比增长43.0%,净利润同比增长20.5%。互联网领域投融资活跃,主要集中在文化娱乐体育、互联网金融和电子商务等领域。二是电子商务等新型服务发展迅速,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同时成为促进信息消费的新途径,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今年1-6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6.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11.6%。
“云计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逐步形成了从基础软硬件到咨询、建设、迁移、交付、运维等全流程的产业链。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接近1500亿元,增速超过30%,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大数据服务加速向传统产业渗透。截至今年6月底,大型数据中心向绿色化、集约化发展,跨地区IDC企业达到279家,电信、交通等行业积极利用已积累的丰富数据资源。物联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年底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7500亿元,公众网络机器到机器(M2M)连接数突破1亿,占全球总量31%,成为全球最大市场。集成电路产业进口替代能力不断提升。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行业销售额达1880亿元,同比增长18%,骨干企业产能利用率普遍超过90%。” 业内专家表示,这组数据说明,我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相关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今年以来,我国信息消费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持续拉动产品服务升级和结构优化。产品消费智能化、服务消费移动化、新型消费升级化、相关产业泛在化趋势日趋显现,基于信息消费从消费到生产的生态体系进一步发展壮大。信息消费从需求端向供给端持续延展,以消费拉动产品服务升级、产业结构优化,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奠定坚实基础。”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表示。
对今后如何促进信息消费工作,谢少锋表示,一是要提升信息消费供给能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两化融合的市场化机制,完善两化融合的标准体系;培育新型生产方式,组织开展“互联网+”制造业试点示范,以工业云、工业大数据、CPS在重点行业应用推广为切入点,在协同研发、众包设计、个性化定制、在线监控诊断、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领域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分行业制定装备智能化改造路线图,组织实施智能制造专项,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和智能制造工程;发展服务型制造,研究制定《发展服务型制造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组织开展服务型制造企业试点示范;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大企业建立面向全社会的研发测试、创业培训、投融资、创业孵化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服务平台,鼓励地方发展创客空间、创新工场、开源社区等新兴众创空间,打造市场化与专业化结合、线上与线下互动、孵化与投资衔接的创新载体。
二是培育信息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工业云创新发展,组织开展工业云服务创新试点,推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测试验证等资源的开放共享,打造工业云生态系统;研究制定工业大数据发展路线图,组织开展行业应用试点示范,依托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数据密集型产业集聚区,建设一批工业大数据行业平台和服务示范基地;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共享,联合相关部门研究数据开放、保护等方面制度,实现对数据资源采集、传输、存储、利用、开放的规范管理;继续发挥好现有工作机制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多方合力推进物联网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推动社会民生领域典型物联网应用,带动示范应用和产业集聚。
三是增强信息消费保障能力。继续实施宽带网络提速降费行动,推动全光纤网络城市和4G网络建设,夯实信息消费发展基;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推进5G、高端服务器、高性能计算机、云存储、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大力开展互联网核心技术自助研发,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管能力和系统安全防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