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传感器市场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权威机构预计到2025年,我国智能交通市场超过2000亿元,全球传感器市场更达到万亿级的规模。
如何在“工业4.0时代”占领智能传感的竞争制高点,肩负起振兴中国高端装备的使命,在智能传感器产业的世界版图上,抬升中国智造的新海拔?近日,在宁波举行的“智能传感技术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工程前沿技术论坛”上,记者对中车株洲所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冯江华进行了访谈,就相关问题做了详细而深入的解答。
智能装备将掀起新一轮产业化浪潮
谈起传感器技术,冯总侃侃而谈:“这是智能装备的重要感官和支撑技术,小到家用电器、汽车电子,大到高铁动车、飞机船舶,她无处不在,把人与物、物与物密切联系起来,将世界变成一个智能体。随着传统工业设备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以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性为特点的智能传感器大量应用,必将牵引智能装备掀起新一轮的产业化浪潮。”
他举例说到高速列车就是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轨道交通产品。目前我国高铁承担了世界运营铁路密度最大、频率最高的客流,研发了高温、高原、高寒、抗风沙等系列动车组,涵盖了从140公里到时速350公里间的不同速度等级的列车,成为中国智造享誉全球的一张名片。
高速列车实际上是高度复杂机电一体化系统,累计有4万多个零部件,通过车身1000多个各种智能传感器,扮演着为物理世界和控制系统提供信息连接的关键角色。
谈到这里,冯总回顾了中国中车在智能交通领域的探索历程。这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以计算机微处理器应用为标志,首次采用了传感器装置,随着控制手段的增多,大量的各种功能的传感器运用列车中,通过传感器实现对列车设备的状态监视、故障报警以及车载设备的控制功能。
合作融合是产业持续发展的新方向
据冯总介绍,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中车在宁波成立分所,专业从事轨道交通传感器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应用。新世纪以来,中国中车加速提升列车智能化水平,依靠自主研发的智能传感器,实现对高速列车各类数据的尽在掌握,并通过标准化网络组成一个具有感知、识别、交流、诊断与决策的开放式系统,以支撑列车智能控制、智能监测诊断、智能维护等功能,提升列车运营的安全性能、乘客舒适度,提高列车运营维管理的水平。
记者了解到,近些年来,中国中车在轨道交通智能技术上更上层楼,2013年,依托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中国中车研制出我国首列智能化高速列车。2015年,中国中车首次推出自主化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列车。该列车通过感知系统实现自主识别障碍物、道路、交通信号,该系统是机器取代驾驶员的关键。
目前,中国中车以株洲、宁波为核心基地强强合作融合,成为产业持续发展的新方向。目前,已形成基于轨道交通智能化功集成功率模块和智能化控制平台两大核心,结合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列车全方位智能化解决方案;形成从智能传感器研发、制造、测试和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掌握从列车的走行、动力、承载、制动系统、动态监测等关键子系统中的传感应用和检测试验技术,成为我国智能轨道交通产业的新兴力量。
谈到最后,冯总表示,在 “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节点上,可以预计,谁抢占了智能传感技术的制高点,谁就赢得未来轨道交通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主动权。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传感技术的发展,智能交通技术迎来发展的黄金期,无论是干线大铁路、还是地铁、汽车等城市交通工具,以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集成化、多样化为特点的智能传感技术,注定成为未来智能交通的时代宠儿。
如何在“工业4.0时代”占领智能传感的竞争制高点,肩负起振兴中国高端装备的使命,在智能传感器产业的世界版图上,抬升中国智造的新海拔?近日,在宁波举行的“智能传感技术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工程前沿技术论坛”上,记者对中车株洲所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冯江华进行了访谈,就相关问题做了详细而深入的解答。
智能装备将掀起新一轮产业化浪潮
谈起传感器技术,冯总侃侃而谈:“这是智能装备的重要感官和支撑技术,小到家用电器、汽车电子,大到高铁动车、飞机船舶,她无处不在,把人与物、物与物密切联系起来,将世界变成一个智能体。随着传统工业设备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以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性为特点的智能传感器大量应用,必将牵引智能装备掀起新一轮的产业化浪潮。”
他举例说到高速列车就是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轨道交通产品。目前我国高铁承担了世界运营铁路密度最大、频率最高的客流,研发了高温、高原、高寒、抗风沙等系列动车组,涵盖了从140公里到时速350公里间的不同速度等级的列车,成为中国智造享誉全球的一张名片。
高速列车实际上是高度复杂机电一体化系统,累计有4万多个零部件,通过车身1000多个各种智能传感器,扮演着为物理世界和控制系统提供信息连接的关键角色。
谈到这里,冯总回顾了中国中车在智能交通领域的探索历程。这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以计算机微处理器应用为标志,首次采用了传感器装置,随着控制手段的增多,大量的各种功能的传感器运用列车中,通过传感器实现对列车设备的状态监视、故障报警以及车载设备的控制功能。
合作融合是产业持续发展的新方向
据冯总介绍,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中车在宁波成立分所,专业从事轨道交通传感器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应用。新世纪以来,中国中车加速提升列车智能化水平,依靠自主研发的智能传感器,实现对高速列车各类数据的尽在掌握,并通过标准化网络组成一个具有感知、识别、交流、诊断与决策的开放式系统,以支撑列车智能控制、智能监测诊断、智能维护等功能,提升列车运营的安全性能、乘客舒适度,提高列车运营维管理的水平。
记者了解到,近些年来,中国中车在轨道交通智能技术上更上层楼,2013年,依托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中国中车研制出我国首列智能化高速列车。2015年,中国中车首次推出自主化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列车。该列车通过感知系统实现自主识别障碍物、道路、交通信号,该系统是机器取代驾驶员的关键。
目前,中国中车以株洲、宁波为核心基地强强合作融合,成为产业持续发展的新方向。目前,已形成基于轨道交通智能化功集成功率模块和智能化控制平台两大核心,结合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列车全方位智能化解决方案;形成从智能传感器研发、制造、测试和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掌握从列车的走行、动力、承载、制动系统、动态监测等关键子系统中的传感应用和检测试验技术,成为我国智能轨道交通产业的新兴力量。
谈到最后,冯总表示,在 “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节点上,可以预计,谁抢占了智能传感技术的制高点,谁就赢得未来轨道交通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主动权。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传感技术的发展,智能交通技术迎来发展的黄金期,无论是干线大铁路、还是地铁、汽车等城市交通工具,以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集成化、多样化为特点的智能传感技术,注定成为未来智能交通的时代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