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1日,台湾上市公司介面光电老总叶裕洲宣告,介面光电(湖南)公司正式破产倒闭,令人唏嘘不已。这是近年来继万事达、联胜、联建、南京中强光电、东莞普光和苏州普光之后,倒下的又一家大型外资电子厂。据悉,介面光电2015年前3季营收达36.35亿元,由于产业竞争激烈,已经连续亏损三季,以年报来看,介面则已经连续亏损4年,效益较为惨淡。
三星将智能手机产能转移到越南,华为、小米、VIVO、一加、TCL等纷纷在东南亚建厂,2016年中国大陆手机产业恐面临订单大幅萎缩的局面,估计这才是看不到希望的介面光电弃厂逃离的最重要原因。界面光电置员工于不顾的逃离方式的确令人颇为不解,但从介面光电倒闭事件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最近几年来,我们的工业增速正在逐步放缓,撤资和跑路笼罩中小工业代工企业,问题日益凸显,这是不是意味着,那曾经无比辉煌的“中国制造”已经穷途末路?
“中国制造”的生存危机
事实上,早在2014年,中国制造业就已经显现危机:倒闭潮从珠三角向长三角不断蔓延,大量制造企业纷纷倒闭,中国制造业形势严峻。2014年12月5日,知名手机零部件代工厂苏州联建科技宣布倒闭,就在联建科技宣布倒闭之际,同样位于苏州的诺基亚手机零部件供应商闳晖科技也宣布关门停产。这两家企业都属于当地大型企业,辉煌时员工达一两万人。面临制造危机的还有制造业同样密集的广东每年有数十家企业倒闭也不算新鲜事。但此次各制造大省接连出现的企业倒闭却有别于以往,此次企业倒闭的原因值得深思。
中国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的不断上升使得外资在华工厂的运营成本不断上升,也加剧了它们在华的生存压力。以苏州为例,2009年时最低工资标准为每月850元,2015年为每月1680元。6年间,最低工资标准几乎翻。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发布的《全球制造业的经济大挪移》报告甚至直言,目前中国的制造成本已经与美国相差无几。不久前,国家开放了二胎政策,从侧面反映出了老龄化社会的严峻性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这一因素是制造业劳动力短缺问题严重的大背景。随着国家的发展,各地的经济也都在逐渐繁荣。年轻人越来越不需要背井离乡去赚钱,更多人选择回乡发展。这就导致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的劳动力逐渐减少。另外,随着观念与思想的改变,现有的青壮年劳动力不喜欢在流水线上做重复性的工作,这与制造业的要求相悖,所以制造业更难以招到员工和留住员工。这一系列因素导致了劳动力短缺,也给企业提出了迫在眉睫的转型要求。
“中国智造”是唯一出路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和劳动力不足等问题的日益凸显,自动化生产、机器换人等策略成为了不错的选择,厂商们也都在制造和经营过程中向无人化和自动化靠拢。以家电领域为例,格力早在2012年开始就着手于“机器换人”政策,启动了“自主研发机器人”的高端战略。美的在2011年也引进了提高生产效率的机器人,目前已有800台机器人投入生产。
除了劳动力方式的改变,转型还体现在以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为用户服务。海尔在多地建设了“互联工厂”,如沈阳冰箱、青岛热水器等,通过大数据了解用户需求,按需制造。此外,开发物联网的模式在这一行业也已渐成大势,厨电品牌华帝利用语音识别技术生产出了国内第一台可实现人机对话的油烟机,并计划与互联网巨头微软达成战略合作,构建智能厨房生态体系。小米也围绕着小米手机、小米电视、小米路由器三大核心产品开发了智能家居系统,组成了完整的闭环体验。
由此可见,自动化和物联网是未来家电行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发展趋势,各家厂商也都在朝这一趋势进行改革。除了技术上的变革,拥有兼容并包的开放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观点指出,未来的中国制造更应该是“智能制造+知识创造”。我们需要从战略上深化认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相关制造企业要构建以数据洞察为驱动的“新价值网络”创新发展新模式,依托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整合用户及需求形成以数据洞察为核心的价值网络,真正打通系统信息化、渠道智能化,从而实现包括销售、渠道、市场、物流、管理所有智能化融合发展的智能制造。
三星将智能手机产能转移到越南,华为、小米、VIVO、一加、TCL等纷纷在东南亚建厂,2016年中国大陆手机产业恐面临订单大幅萎缩的局面,估计这才是看不到希望的介面光电弃厂逃离的最重要原因。界面光电置员工于不顾的逃离方式的确令人颇为不解,但从介面光电倒闭事件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最近几年来,我们的工业增速正在逐步放缓,撤资和跑路笼罩中小工业代工企业,问题日益凸显,这是不是意味着,那曾经无比辉煌的“中国制造”已经穷途末路?
“中国制造”的生存危机
事实上,早在2014年,中国制造业就已经显现危机:倒闭潮从珠三角向长三角不断蔓延,大量制造企业纷纷倒闭,中国制造业形势严峻。2014年12月5日,知名手机零部件代工厂苏州联建科技宣布倒闭,就在联建科技宣布倒闭之际,同样位于苏州的诺基亚手机零部件供应商闳晖科技也宣布关门停产。这两家企业都属于当地大型企业,辉煌时员工达一两万人。面临制造危机的还有制造业同样密集的广东每年有数十家企业倒闭也不算新鲜事。但此次各制造大省接连出现的企业倒闭却有别于以往,此次企业倒闭的原因值得深思。
中国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的不断上升使得外资在华工厂的运营成本不断上升,也加剧了它们在华的生存压力。以苏州为例,2009年时最低工资标准为每月850元,2015年为每月1680元。6年间,最低工资标准几乎翻。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发布的《全球制造业的经济大挪移》报告甚至直言,目前中国的制造成本已经与美国相差无几。不久前,国家开放了二胎政策,从侧面反映出了老龄化社会的严峻性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这一因素是制造业劳动力短缺问题严重的大背景。随着国家的发展,各地的经济也都在逐渐繁荣。年轻人越来越不需要背井离乡去赚钱,更多人选择回乡发展。这就导致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的劳动力逐渐减少。另外,随着观念与思想的改变,现有的青壮年劳动力不喜欢在流水线上做重复性的工作,这与制造业的要求相悖,所以制造业更难以招到员工和留住员工。这一系列因素导致了劳动力短缺,也给企业提出了迫在眉睫的转型要求。
“中国智造”是唯一出路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和劳动力不足等问题的日益凸显,自动化生产、机器换人等策略成为了不错的选择,厂商们也都在制造和经营过程中向无人化和自动化靠拢。以家电领域为例,格力早在2012年开始就着手于“机器换人”政策,启动了“自主研发机器人”的高端战略。美的在2011年也引进了提高生产效率的机器人,目前已有800台机器人投入生产。
除了劳动力方式的改变,转型还体现在以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为用户服务。海尔在多地建设了“互联工厂”,如沈阳冰箱、青岛热水器等,通过大数据了解用户需求,按需制造。此外,开发物联网的模式在这一行业也已渐成大势,厨电品牌华帝利用语音识别技术生产出了国内第一台可实现人机对话的油烟机,并计划与互联网巨头微软达成战略合作,构建智能厨房生态体系。小米也围绕着小米手机、小米电视、小米路由器三大核心产品开发了智能家居系统,组成了完整的闭环体验。
由此可见,自动化和物联网是未来家电行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发展趋势,各家厂商也都在朝这一趋势进行改革。除了技术上的变革,拥有兼容并包的开放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观点指出,未来的中国制造更应该是“智能制造+知识创造”。我们需要从战略上深化认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相关制造企业要构建以数据洞察为驱动的“新价值网络”创新发展新模式,依托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整合用户及需求形成以数据洞察为核心的价值网络,真正打通系统信息化、渠道智能化,从而实现包括销售、渠道、市场、物流、管理所有智能化融合发展的智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