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智能制造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亟需解决好三对关系

2017-02-24  来源:互联网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研中心)课题“德国工业4.0在中国的创新与应用”顾问研讨会在国研中心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主持研讨会并致辞。该课题的国内一流专家顾问: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工程院院士徐匡迪,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会长王旭东,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北京汽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及其他顾问委派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对该课题成果提出修改意见。

\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亟需解决好三对关系

该课题是在2015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国研中心与博世集团形成共识确立的,计划两年完成。目前已形成一份20万字的总报告和一份1.5万字的总报告摘要,正进入最后的征求意见和报告修改阶段。

李伟表示,课题最终成果将在下月正式对外发布。

该课题意在梳理、剖析、探讨对工业4.0的理解、中国制造业在工业4.0坐标系中的位置,以及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思路、目标和政策建议。

结合详实的考察调研,国研中心“德国工业4.0在中国的创新与应用”课题组认为:工业4.0本质上是一场生产方式的革命,这个生产方式的标志是智能制造,但智能制造只是核心,并不是全部。它是数字与制造的结合,是生产和服务的结合,具有八个基本特征:以人为中心、数字化互联、新要素、协同和集成、自动化、智能、一切皆服务和大生态。

李伟强调,在制造业再度成为全球性热点话题后,经过几年的探索,围绕制造业发展方向的一些基本问题,如驱动力、技术条件、可能的主要路径、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等,全球主要国家已经形成了一些共识,2016年G20杭州峰会《二十国集团新工业革命行动计划》就有概括。但是,不同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技术条件差异很大,工业化进展程度也不一样,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自然不同。

对标工业4.0,中国制造业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中国制造业总体上处于2.0到3.0过渡阶段,但地区差异、行业差异巨大;二是中国制造业已经成长了众多单项能力很强的龙头企业,但尚缺乏同时兼具各种能力的顶尖企业或产业综合体,导致在全产业链、全环节上推进工业4.0的能力仍然欠缺;三是中国制造业面临低端和高端双向挤压,经营状况近年不太好,影响了企业推进工业4.0、实现转型升级的进程;四是企业之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能力不足;五是依然缺乏系统性的体系支撑,包括制度、管理、技术、标准、政策等。凡此种种,决定了中国制造业需要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走出一条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转型升级之路。

基于此,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技术条件下,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解决好三个关系:一是德国经验与中国道路的关系;二是政府引导与企业主体的关系;三是人与机器的关系。

与会的专家顾问也提及,德国提出工业4.0是为了解决德国的问题,这也决定了中国不能盲目照抄德国的经验。与此同时,德国工业4.0的实施更多地是自下而上——企业提出,科研机构(德国工程研究院、行业协会)参与、介入,最后获得政府许可。反观“中国制造2025”,更多地是自上而下,所以政府在推进工业4.0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至于人与机器的关系,国研中心“德国工业4.0在中国的创新与应用”课题组认为,以人为中心是工业4.0的核心理念,实施工业4.0基于不同的发展基础应该有不同的选项,“工业4.0现阶段实施过程就是大量使用机器人替代劳动”是个误区,如果在此误区下导致大量工人失业下岗乃至影响社会稳定,实则有违初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