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概念的推出,将人们的关注点又拉回到制造业,特别是以前在通讯产业、信息产业、互联网产业的企业,将发展重点落到智能制造领域。而智能制造涉及面非常广,不仅包括通讯、信息、自动化、互联网等产业,还将对传统产业进一步社会分工,影响经济的发展,有可能颠覆管理理论。
很多企业对于其背后隐藏的很多关键的地方,关注的并不够,或者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所以,本文对“工业4.0”中,企业最容易忽略的部分,进行总结:
1、质量
这也是制造业能够生存的根本。无论是第几次工业革命,无论是什么时代,无论技术和模式如何改变,最终,都要落到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质量的产品上,而对质量的关注,在目前的工业4.0氛围中,还是远远不够的。
前段时间,有个非常趣的例子,就是过去的苍蝇馆子,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摇身一变,就成了O2O经济的宠儿,一下子就“变”的特别高大上。点外卖时,光从手机上看,饭菜看起来都挺好看,可是看不到的是厨房、饭馆的现场情况,更不知道吃起来饭菜的口味如何。
之所以举上面这个例子,意味着现在企业在追求工业4.0的过程中,把注意力放在新的技术、新的模式上的比较多,放在质量上的,相对少了点。
工业4.0其实也是一样,没把好质量关,盲目上马新技术、新模式,就是找死,企业只会死的更快。所以,企业加入“工业4.0”大潮里来的时候,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这也是企业能够存活的根本。
2、体验
产品的质量是一方面,产品的体验也非常重要!
阿里巴巴从去年提了一个说法,叫内容电商,为什么要这么提呢?因为,现在大家买东西,已经过了赤裸裸的说,我要去买东西,我去挑一挑就买的阶段了。
互联网塑造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叫用户体验,而用户体验背后还有一个概念,叫场景营销,就是给你营造一个能感觉到现实的购物场景,在这个场景里面,你不自觉的就把东西买了,这就叫所谓的内容电商。
具体到企业也一样,现在已经不是走过去说我的产品怎么好怎么好的时代了,企业也要学会去注重体验,给消费者提供一个舒适的体验场景和故事,然后不知不觉的把产品给卖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所谓的“工业4.0”不能仅限于技术和生产阶段,还要从一开始,就和最终的销售嫁接好。这个产品的故事在哪里?怎么给消费者做好体验等等。
现在的时代是“新经济体验时代”做好产品的体验,是企业在生产之外,市场发展所必备的标准!
3、体检
学会选择,学会分析,学会放弃,这样才能走的更远。
全球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出了一份关于工业4.0的报告,其中有一项发现特别有意思。
报告中说,到目前为止,在“工业4.0”大潮中,获益最多的企业,不是那些全盘接纳工业4.0模式和理念的公司,而是那些选择只讲部分环节和工业4.0结合的企业。
最后,这个报告给出的意见,就是不要拿企业的全部杠杆,来撬动“工业4.0”,企业也不需要从头到尾、从上到下,都焕然一新。真正要做的是,从企业将自己的生产、管理、销售等全套流程,和工业4.0理念对照研究过后,去选择适合的部分,拒绝不适合的部分,这才是企业在新时代的生存法则。
除此之外,这个选择还包括,选择数据,选择模式等等,比如大数据时代下,关于企业的生产、产品的数据非常多,来自市场、消费者的数据反馈也非常多,企业一定要有分析能力,学会识别,学会选择其中有用的数据,不然就会掉进数据的汪洋中,反而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所以,企业要加入“工业4.0”,就需要对自己进行深入的体检,要有明确的目标,只接纳适合自己的部分。
4、体系
工业4.0最终的实现,靠的是人,而有人,就需要有相应的体系来保障好,让人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在企业的管理模式上,同样也需要重新革新和完善。过去金字塔式的、传统的管理模式,抑制了每个人创新的动力。而在工业4.0时代,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正在成为新的潮流。
如产业工人的培训体系。工业4.0的实现,离不开产业工人的“转型升级”。某种程度上,在工业4.0时代,产业工人的升级,要比引入机器更为关键。
而目前,中国的产业工人无论是在技术还是思维模式方面,都相对滞后,而背后的原因,既有产业模式落伍的影响,同样也有全面综合的职业教育体系的缺失。
所以,企业的工人培训,需要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在培训考核、就业指导、社会氛围等方面的积淀,尽快建立和完善一整套适合企业自己的培训标准、课程、证书管理体系。
5、模式
企业要尽快找到,新的商业模式,过去买产品的,现在能不能改成卖服务?
像IBM,在过去,IBM就是个人电脑的代名词。但是,一家以硬件生产销售为代表的公司,现在却成了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之一,世界最大的大软件实体之一。过去是卖硬件,卖电脑的,现在变成了卖软件,卖服务。
这样一种巨大的转型,其实代表着整个工业4.0的趋势,企业需要重新设计自己的商业模式,通过产品产生的数据,来改善产品和服务,并且找到新的市场和空间,并且这种模式会成为企业未来主要的发展模式。
所以,在目前工业4.0的氛围中,企业一定要学会多去审视和思考商业模式,看看有没有能够改进的地方,有没有新的服务能够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