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6月23日电(记者王默玲)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中国氢能产业目前发展形势如何呢?发展路径中面临的困境有哪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董秀成教授和前瞻经济研究院徐文强院长对此做出了回答。董秀成指出,2021年我国氢气产能产量超过3300万吨,电解水制氢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每年可以达到9亿立方米的制氢能力,氢能全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经超过了300家。已是妥妥的氢能大国。
去年十月,青浦召开氢能规划发布会,正式打响了氢能产业发展的发令枪。一年来,青浦围绕“组织保障、政策扶持、人才培养、金融配套、安全持续、交流合作”积极推进工作,全力支持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经过多方努力,近日,上海首座35/70MPa油氢合建站在青浦落成,为氢能源乘用车的普及创造条件。
6月20日,上海市发改委发布《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 年)》,从更长远角度,对氢能产业提出规划。
6月9日消息,波兰工程师Biproraf Spóka z oo Group授予了位于西班牙的卡尔韦拉公司合同,因此波兰计划建造两座加氢站。
山西拥有中国最大的焦化产能,焦炭年产量1亿吨左右。焦炭生产的副产品焦炉煤气含氢量约60%,可提取氢气140亿立方米。从黑色焦炭到绿色氢能,焦炉煤气制氢的低成本给山西带来更多可能。
6月15日,济南公交集团举行济南公交节能宣传周暨第一加氢站启用活动,这也标志着全国首个由公交企业独立建设运营的加氢站正式启用。
到2023年,氢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50亿元;2025年,达到200亿元!6月7日,河北唐山市发布《唐山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文件为唐山市氢能产业提出了详尽的目标和计划实现路线。《方案》还从技术和应用场景提出具体目标。核心技术方面,力争到2023年,基本形成涵盖氢能产业全链条的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体系。突破电堆、膜电极、催化剂技术,研制制氢、加氢关键设备,突破核心技术。到2025年,基本掌握高效低成本的氢气制取、储运、加注和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显著降低应用成本。
5月31日消息,Wasco澳大利亚公司将为Lion Energy公司在澳大利亚的首个氢气生产和燃料补给站承担前端工程和设计(FEED)。
近日,由中石化舟山销售分公司和深圳国氢合作建设的全市首座橇装式加氢站,在六横完成建造和设备调试,该项目总投资约1300万元,日加氢能力可达500公斤,填补了舟山在加氢站领域的空白,也标志着六横“海上氢岛”建设逐渐提速。
5月13日,美锦能源董事长姚锦龙做客央视财经大型融媒体直播节目《财访-看财报》:焦炭高位助力年报业绩大增,转型氢能能否拥抱星辰大海。
5月10日,嘉兴市嘉港区委员会印发了《嘉兴港区氢能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以下简称“《政策》”)。《政策》对落户嘉兴港区的氢能生产企业给予适当补贴,对认定的省级重点企业给予财政补助。对加氢站运营企业,给予每公斤15元的补贴(每公斤售价不超过35元)。
近期北京、广州、成都、兰州、重庆等地发文要求推进加氢站建设布局。据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我国在氢能加注方面获得新突破,已累计建成加氢站超过250座,约占全球数量的40%,加氢站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据气体世界网2022年5月6日报道,荷兰将在明年启动本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绿色氢气加注站。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对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首次对我国氢能产业进行中长期规划,氢能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加氢站作为燃料电池汽车的燃料补给站,是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的关键因素之一。截止到2017年底,全球运行中的加氢站总量达到近300座。加氢站与加气站类似,是为燃料电池汽车提供氢气的站点。一个完整的加氢站由氢气制备系统、氢气压缩系统、氢气储藏系统、氢气加注系统组成。按照氢制备系统是否在加氢站内以及制氢原料的差异,可将加氢站分为:燃料重整型加氢站、水电解型加氢站、液氢储藏型加氢站、压缩氢储藏型加氢站、移动加氢站。目前美国日本、加拿大、欧盟等已建设各类加氢站近300座。中国也制定了加氢站建造计划和鼓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