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科学家们首次研发了一种能够有效吸收阳光的单分子,而且该分子还可以作为一种催化剂,将太阳能转化为氢气,而氢气可作为清洁的燃料替代品,用于燃油汽车。该种新分子可以从整个可见光光谱中收集能量,与目前的太阳能电池相比,可以多利用50%的太阳能。这一发现可以帮助人们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转向使用不会对气候造成影响的能源。
国家能源集团成为《氢能产业发展及其技术装备创新支撑研究》课题项目牵头企业,得益于其在氢能领域的强大号召力。
日前在英国伦敦举办的由行业媒体Solar Media公司组织的一个储能峰会上,行业专家在小组讨论时指出,氢储能和车辆到电网(V2G)技术可能是未来在储能领域获得重大创新的技术。
近日,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汪宏斌团队开发的氢燃料电池无人机及无人小车载新型金属氢燃料电池电堆,通过进一步降低动力系统自重提高能效,随着新冠疫情暴发,各地防疫工作迅速展开,无人机以及无人小车广泛应用于短途物资配送、消毒液喷洒、广播宣传、布控监测等多个领域。
2月25日,东方电气中央研究院2019年申报的“长寿命燃料电池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厅正式批准建设。该实验室是四川省2020年度批准建设的全省四家重点实验室之一,也是四川省燃料电池领域唯一省级重点实验室。
虽然大多数人在考虑零排放驾驶时会想到电动汽车,但由氢燃料电池驱动的车辆是另一种选择,但现在的挑战是氢燃料基础设施和氢的生产。东京理工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新技术,利用铁锈和光加速有机废物溶液来制氢。
由中国船舶集团自主设计研发的我国首艘氢燃料试点船舶设计方案正式对外发布,并获得中国船级社的原理认可(AiP)证书。本次我国首艘氢燃料试点船舶设计方案的发布,无疑将氢燃料的研究与应用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具有里程碑意义。
今天这篇文章将介绍巴拉德如何通过燃料电池生产工艺的创新,来降低成本并最大化效率。
近日,山西省科技厅发布山西省2020年度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指南,并组织项目申报。其中氢能领域分为6个重点攻关方向。
瑞士往复式压缩机系统供应商Burckhardt Compression与GRZ Technologies签署协议,将基于GRZ Technologies的HyCo实验室规模的金属氢化物压缩系统共同开发静态氢压缩技术。
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的研究团队发现,利用生物酶,可以更加简单有效地合成氢气。
俄亥俄州立大学科学家开发的一种新分子可以从整个可见光谱中收集能量,比目前的太阳能电池多吸收多达50%的太阳能,还可以将该能量催化为氢。氢被许多国家视为一种清洁燃烧的燃料,可以在低排放的未来为我们的车辆提供动力。
日前,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入选教育部确定的9个增补专业,并于今年起执行。这一举措显示了学界对氢能产业的重视,但专家指出,目前大部分关于氢能的学科设置还停留在技术操作层面,缺乏符合氢能全产业链发展的专业。要真正打通产学研“关节”,仍需破解一系列实际问题。
1月20日,国际氢能委员会发布了最新报告《氢竞争力之路——成本视角》。报告显示,氢解决方案的成本将在未来10年内大幅下降,远远超出此前预期。
通过开发,2030年前后完全可能研制出实用化的、放电较慢但成本低廉的蓄电池,日本有望实现每立方米为17—27日元(约1.04—1.64元人民币)的制氢成本。
燃料电池综述,主要燃料电池技术及产品分析,燃料电池行业产业链分析,燃料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分析,燃料电池产业政策分析,燃料电池行业标准化分析,我国燃料电池行业主要单位情况,总结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