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巴建交70周年之际,当地时间3月18日,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2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这是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海外建设取得的重大里程碑,也是双方巩固深化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进中巴核能合作的重要成果。
在现有的科学框架内,可控核聚变可以说是人类的终极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同时具有清洁、安全、环保的优点,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亚于又一场工业革命。
“‘华龙一号’的批量化建设已经在进行。”两会之际,全国人大代表、中核集团战略与管理咨询委员会委员刘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福建的福清、漳州,两广的防城港、太平岭,浙江三澳,海南昌江,“华龙一号”随我国核工业“春天”的到来而多点开花。走出国门的巴基斯坦卡拉奇两台“华龙一号”机组也进展顺利。
“我们能够自己研制出‘两弹一星’,为什么就不能自主研制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核电站?”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没想到,为了求解这个问题,他用了34年时间。
春寒料峭,中国一重集团生产车间却一片火热。“加力,再加力!”一个烧得红彤彤的钢坯正在万吨级水压机上锻压,压力从4000吨升至8000吨、12000吨……工人刘伯鸣一边指挥,一边向记者大声说:“今年任务很满,必须快马加鞭。”
“能抗住大飞机撞击、航油的燃烧,内壳和外壳之间形成负压,即使内壳受损,放射性物质也不会泄漏到环境中去。”近日,中核集团首席专家、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说,“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其安全壳是保证电站安全的最后一道实体屏障,对于核电站的安全至关重要。
2月4日,“科普中国—2020年度科普推选活动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CCTV10科教频道播出,现场揭晓2020年度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学传播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协、人民日报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由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和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合体支持。
全球第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今年1月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行。据中核集团介绍,“华龙一号”每台机组装机容量116.1万千瓦,每年发电近100亿度,能够满足中等发达国家100万人口的年度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
“能抗住大飞机撞击、航油的燃烧,内壳和外壳之间形成负压,即使内壳受损,放射性物质也不会从内壳中泄漏到环境中去。”1月30日,全球第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其安全壳是保证电站安全的最后一道实体屏障,对于核电站的安全至关重要。
随着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站5号机组于2021年1月30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我国在运核电机组数量达到49台,总装机容量5105.816万千瓦,仅次于美国的94台9655.3万千瓦和法国的56台6137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三位。
2021年1月30日,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投入商业运行,两千日夜的背后,凝聚着太多建设者的心血和付出。展望“华龙一号”的未来之路,一群名为“机组守护者”的核电运行人与之共同前行、不懈奋斗。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于1月30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在三代核电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前列,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之后真正掌握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已跻身世界第一方阵。
2月3日,中核工程以视频形式召开2021年度工作会、党建工作会,会议传达了集团公司年度工作会议、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了2020年以及“十三五”时期公司在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发展思路和前三年行动计划,对2021年各项重点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集团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李清堂,集团公司总部有关部门领导,中核工程领导班子出席会议。中核工程党委副书记王秋林主持会议。
中国一重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开放合作,积极承担国家重点任务,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1月30日,由中国能建华东院参与设计、安徽电建二公司参建的“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站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在三代核电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前列,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之后真正掌握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
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是中广核和中核在前期两集团分别研发的ACPR1000+和ACP1000的基础上,联合开发的。目前,中国已同意依托中广核防城港核电站3、4号机组和中核福清5、6号机组建设“华龙一号”国内示范项目。这标志着中国核电建设迈进新的时代,必将增强国际市场的信心,有力推进中国核电“走出去”战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