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随着采煤机稳稳地停在采止线,辽宁省首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小青矿北二407综采工作面圆满完成回采任务。小青矿北二407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倾向长330米,可采走向1223米,自2019年4月份建成以来,累计生产原煤190万吨,工作面作业人员由12人减少至3人,实现了无人则安目标。通过设备智能化操作,大大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改善了职工作业环境,职工幸福感明显增强。
作为全球唯一全产业链综合性煤炭科技创新型企业,近年来,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煤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论述,坚持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煤炭清洁利用和矿区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治理等环保产业,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积极力量,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由于煤炭压在村庄下,不对村庄进行整体搬迁,就得采用充填开采技术。”山东某煤炭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使用充填开采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可以保障安全生产,可杜绝井下着火、减小岩层扰动,有效避免了瓦斯爆炸、冲击地压等事故。但他同时直言,使用充填开采技术,想实现高产高效“门儿都没有”,叠加疫情影响、煤价下跌等因素,企业上半年亏损已超300万元。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日前召开的2020年煤炭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上发布的《2020年煤炭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显示,煤炭上市公司2019年煤炭产销量分别达到10.23亿吨、12.85亿吨,占全国商品煤产销量(38.5亿吨、39.7亿吨)的比重分别为26.6%、32.4%。其中中国神华产销量遥遥领先(2.83亿吨、4.47亿吨),占上市公司煤炭产销量的27.6%、34.8%。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精神,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经企业申请并报请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同意,2020年西乌旗跃进煤矿有限公司等10处煤矿实施关闭,现予以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近日,山西省煤监局发文:根据《关于第三批煤矿减量重组方案的批复》和《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第二十九条第(一)项的规定,决定注销注销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沁水峪煌煤业有限公司的安全生产许可证。该矿安全生产许可证正、副本自公告发布之日起作废。
近日,中煤三建二十九工程处大南湖项目部传来捷报,该项目部7月份施工进尺再创新高,当月进尺达到1206米,施工进度、现场质量、安全管理和文明施工等各方面工作受到业主方与监理方的充分肯定。
日前,在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坑下,编号为508号的930E矿用卡车匀速行驶在1200平盘道路上。驾驶室里,只见卡车司机双手放在膝上,丝毫没有操控方向盘,车辆却依然驶向前方。矿用卡车无人驾驶这个听起来很“黑科技”的项目,在准能集团正从“纸上谈兵”逐渐变成现实。
晋煤集团长平公司聚焦“六新”突破,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在“持续做优做绿传统产业”上寻找突破,把牢智能发展主旋律,加强基础建设,建成集团公司范围内首个万兆工业环网,为智能化矿山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日前传来好消息,作为我国首个2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集团累计生产清洁煤炭突破30亿吨。
8月14日,省能源局下发通知,明确指出我省境内所有煤矿建设项目(包括新建、改扩建、资源整合、技术改造等)开工均由煤矿主体企业自行批复,省、市、县能源局(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行政审批管理部门不再办理开工报告审批。
“只需操作工人按下总控台的一键启动按钮,就可以启动综采工作面,采矿机割煤、推溜、移架,然后通过传输皮带将煤炭不断输送至地面。”同煤集团同忻矿综采二队队长许昕提及智能化建设时说,“我们已经连续七次对智能化工作面进行升级改造,现在我们的工作面‘能掐会算’,我们的矿工也当起了‘智能管家’。”
近日,山东河北两省分别宣布实施大型煤炭企业重组,引发各界广泛关注。专家认为,新一轮的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基础上推进的重组,在一定意义上是为了实现煤炭企业的强强联合,推动企业从做大迈向做强。
截至7月27日,我国首个2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累计生产清洁煤炭突破30亿吨。神东矿区属于世界整装优质大煤田,埋藏浅、煤层厚、煤质优,是我国重点规划建设的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也是我国建成的首个亿吨、2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
近日,冀中能源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2020年度第九期超短期融资券已于7月30日发行,实际发行总额20亿元,期限180天,发行利率5.28%。所募集资金拟用于归还自身即将到期的债务融资工具,不用于长期投资。
总体上看,中国煤炭企业与机械设备市场一直处于迅猛上升趋势,而液压支架作为煤炭企业建设高产、高效、安全采煤矿井,实现采煤机械化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其价值量逐年递增,需求增速超过煤炭设备需求增速,一大批国内优秀的煤矿机械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煤矿机械行业中的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