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集团总工程师雷增光在28日举行的中核集团首届科技创新发展论坛上介绍,截至2021年8月底,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有51台,装机容量为5326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数为18台,装机容量为1902万千瓦,在建机组数保持全球领先。
记者从中核集团了解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全球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首堆于8月21日正式开始装料。这是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为后续调试工作奠定基础,也为加快高温气冷堆产业化推广,实现全球第四代核电技术引领迈出关键一步。
7月28日,国家能源局在京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21年上半年能源经济形势、可再生能源并网情况,介绍国家能源局电力防汛救灾和迎峰度夏有关情况,解读《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并回答记者提问。
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定义,小型堆是指电功率30万千瓦以下的反应堆。华龙一号的电功率是100万千瓦远远大于小型堆的功率范围,采用分散布置的反应堆。玲龙一号的电功率是12.5万千瓦,采用的是一体化布置。
7月13日,中国核电控股投资的海南核电旗下的海南昌江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堆科技示范工程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至此,该项目成为全球首个开工的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标志着我国在模块化小型堆技术上走在了世界前列。
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全程主持了我国三代核电技术的研发工作,也几乎全部参与了我国30年来所有核电项目的建设,见证了我国核电事业发展的主要历程。
据报道,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6月3日晚间公告,公司近期收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核准海南昌江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堆科技示范工程项目的批复》(发改能源〔2021〕733号),公司旗下的海南昌江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堆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已获得国务院核准。
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K-2机组投入商运、中俄两国能源合作项目——辽宁徐大堡核电站正式开工、“国和一号”和“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取得新突破……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中国核电产业发展正进入快车道。
2021年5月19日,中俄两国元首通过视频连线共同见证中俄核能合作项目——田湾核电站7、8号机组和徐大堡核电站3、4号机组的开工仪式。作为两国间合作基础最牢、“含金量”最高、涉及产业链最广泛的合作领域——中俄核能合作,再一次亮相闪光灯下。
5月19日下午,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的田湾核电站7、8号机组和辽宁省葫芦岛市的徐大堡核电站3、4号机组正式开工。
进入新时代,在两国元首的亲自引领和推动下,中俄核电大项目合作实现了互利共赢,已经成为中俄两国战略协作和经贸合作的重点和亮点,受到各方高度认可。2018年6月,在两国元首见证下,双方继续开启了第三次核电大项目合作,中国国家能源局和俄罗斯原子能集团公司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田湾核电站7、8号机组和徐大堡3、4号核电机组项目的政府间协议,双方企业也同步完成了项目框架合同的签订。双方将采用俄罗斯三代压水堆技术,在华建设4台120万千瓦级的核电机组。
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2021春季高峰会议14日在北京开幕。开幕式上,福清核电厂5号机组正式授牌,这标志着我国核能发电装机容量突破5000万千瓦。
3月30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广核集团主办,中核集团、国家电投、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国家能源集团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核能高质量发展大会主旨论坛在深圳、北京两地联动举办。来自政府部门、各核电集团、装备及服务企业、科研院所等400余人共聚一堂,共话我国核能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中巴建交70周年之际,当地时间3月18日,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2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这是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海外建设取得的重大里程碑,也是双方巩固深化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进中巴核能合作的重要成果。
消息,随着碳减排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核能发电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全球有大约十分之一的电力是由核电提供的,无论是反应堆的研究、设计,还是核电厂的监管、选址以及核废料处理等方面,公众咨询在这一行业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拥有比较完整核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在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温室气体排放、气候变暖的形势下,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是我国能源建设的一项重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