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5月14日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以来,国际市场油价震荡运行,按现行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测算,5月28日的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与5月14日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相比,调价金额每吨不足50元。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本次汽、柴油价格不作调整,未调金额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
记者19日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最大海上原油生产平台——陆丰14-4中心平台,在南海东部海域顺利完成浮托安装,标志着我国大型海洋油气装备建造和安装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月11日,三峡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鸣山在京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举行座谈,就共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围绕实现“双碳”目标,在海上风电、共抓长江大保护、国际业务等领域深化合作进行深入交流。三峡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王良友参加座谈。
近日,俄罗斯最大民营天然气生产商诺瓦泰克股份公司发布消息,当日,该公司正在建设的北极LNG-2项目,与合作伙伴签署了20年期液化天然气(LNG)购销协议。中石油集团和中海油集团,未来将采购俄罗斯北极圈内LNG-2项目液化天然气,购销合量为每年396万吨。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6日称,位于中国南海东部海域的流花29-2气田顺利投产,该气田所产天然气通过海底管道在珠海高栏港登陆,汇入陆地管网,输送至广东、香港、澳门等地,年产量将超过4.2亿立方米,可满足约800万居民的民生用气需求。
29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对外宣布,中国首个海上智能气田群——东方气田群全面建成,海上油气生产运营迈入智能化和数字化时代。
渤海秦皇岛和曹妃甸油田群岸电改造示范项目,输送容量200兆瓦,电压220千伏,这是我国海上油田首次大规模实施电能替代,也是世界海上油田交流输电电压最高、规模最大岸电项目。
记者15日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海油)获悉,中国首个千亿方自营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气田所有开发井的钻完井作业全部完成,为气田顺利投产奠定坚实基础。
4月15日,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个千亿方自营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气田(陵水17-2气田)所有开发井的钻完井作业全部完成,为气田顺利投产奠定坚实基础,并再次验证了我国自主掌握的全套深水油气田开发钻完井技术体系的先进性和可靠性,标志着我国已完全具备深水、超深水海域的油气勘探开发能力。
随着中国海油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场地秦皇岛32-6、曹妃甸11-1油田群岸电应用工程项目(简称岸电项目)陆地组块全面完工,4月6日,岸电项目的最后一个电力平台组块顺利拖拉至“海洋石油278”船的设计位置,即将起航赴秦皇岛作业区和曹妃甸作业区进行海上安装作业。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30日对外宣布,渤海油田正式启动“新优快”钻完井创新工程,通过技术创新节省油田开发工期与成本,为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增储上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近日 ,国内三大油气央企分别发布2020年财报。中国石化营收最高,为2.11万亿元,同比下降28.8%;中国石油紧随其后,营收1.93万亿元,同比下降23.2%;中国海洋石油营收最少,为1554亿元,同比下降33.4%,降幅在“三桶油”中最大。
当前,我国碳排放仍然处在“总量高、增量高”的历史阶段。《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能源活动碳排放约98亿吨,约占全社会碳排放比重的87%。可以说,能源行业想要实现减碳愿景,任重而道远。记者注意到,近期各大能源企业编制的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纷纷“出炉”,为绿色发展、减碳进程按下“快进键”。
“十三五”时期,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快速发展,海上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油气产量保持较快增长。作为“主力军”,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5年来累计生产原油3.83亿吨、天然气1166亿方,较“十二五”期间分别增长了24%和13%,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290亿元,“世界500强企业”排名升至第64位。
过去的一年,对于传统石油公司来说,无疑是艰难的一年。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让不少国家经济停摆,人们不出门不用油,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甚至一度跌至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负值。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成立于1982年,总部设在北京。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海油已经发展成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业务遍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能源公司。公司形成了油气勘探开发、专业技术服务、炼化与销售、天然气及发电、金融服务等五大业务板块,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公司在2019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63位;在2018年《石油情报周刊》杂志“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中位列32位。截至2018年底,公司的穆迪评级为A1,标普评级为A+,展望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