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12.5公里外中心平台的生产人员对番禺10-2平台进行远程单井倒井测试,单井产量和生产状态“尽收眼底”。目前,中国海油已完成番禺10-2油田井口平台和东方1-1气田A平台的相关改造,使其具备远程安全操控与监测的条件。中国海油“智慧油气田”建设迈出关键一步,为海上油气开发和降本增效提供了新方案,此举也有助于通过提升成本管控能力应对低油价挑战。
3月30日,我国首个气体能源期货品种LPG(液化石油气)期货及期权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正式上市交易,并以中国整体LPG市场为基准,以人民币计价结算。
4月1日,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在京签署油气基础设施项目管理权移交协议。国家管网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张伟与中国海油董事长、党组书记汪东进举行会谈,双方就进一步深化业务合作、加强工作对接、实现共赢发展深入交换了意见。国家管网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侯启军参加会见并主持签约仪式。
“三桶油”近日公布年报,2019年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和中海油分别盈利576亿元、456.82亿元和610.5亿元。其中,中海油盈利增速最亮眼。但今年,油价面临价格战和需求下降两大压力,对石油行业的影响或将更加深远,“三桶油”目前给出的应对方式是削减资本支出和提高效率。有分析认为,形势或将倒逼上游企业技术创新。
近日,中国石油举行业绩发布电话会,董事长戴厚良表示今年将进一步加大光伏发电规模,也将进行全面布局。据了解,公司一直在关注新能源的发展,也一直组织专项工作组跟踪太阳能发电、风能、地热、氢能等技术的进展情况。
过去三个月里,国际油价暴跌超60%,跌破30美元/桶关口。供需失衡之下,低油价或是今后能源行业尤其是石油化工行业不得不面对的常态。面对疫情和油价暴跌带来的双重压力,中国石化宣布,从3月23日至6月30日在全系统启动“百日攻坚创效”行动,而中石油、中海油也强调要过“紧日子”。“三桶油”将通过开拓市场、优化调整、压减资本支出等一系列措施,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生产经营任务。
3月25日晚间,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举行2019年全年业绩公布电话会,中海油董事长汪东进、首席執行官徐可强、执行董事及总裁胡广杰以及首席财务官谢尉志悉数出席,在业绩回顾后对低油价预期之下中海油在今年业务层面的调整的进展等话题作出回应。
新冠肺炎病毒被称为格外“狡猾”的病毒,在侵害被感染者健康的同时,又以其隐蔽善变制造恐慌,冲击经济社会的正常秩序。面对“狡猾”的病毒,中央企业没有被动应战,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主动将“数字化”“智能化”融入到生产、管理、营销、产业协作等各个方面,运用新形式、新手段,开启线上“云模式”,云签约、云招标、云生产、云销售、云招聘、云培训……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全面复工复产追赶进度,千方百计夺回疫情造成的损失;在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上寻找新机,争当推动我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排头兵……近期,中央企业纷纷立下“军令状”,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全力以赴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国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3月6日,记者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获悉,经过全力协调努力,截至目前,中国海油上游在建项目全面复工,流花16-2、旅大21-2和渤中19-6试验区等一批海上油气开发重点产能建设项目正按照既定时间表全速推进,海上钻井与陆地建造同步进行,为保证油气增储上产贡献力量。
2月10日,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海油)获悉,中国海油超大容积液化天然气(LNG)储罐设计建造技术(20-27万方容积)成果顺利通过专家鉴定,标志着中国海油CGTank®储罐核心技术体系全面实现了自主化创建和发展,填补了国内超大容积LNG储罐设计与建造技术空白,为推动LNG超大容积储罐规模化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2月7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为全力保障国内油气稳定供应,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海油海上一线作业人员主动延长出海工作时间,坚守油气生产现场,全力以赴战“疫”保产。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成立于1982年,总部设在北京。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海油已经发展成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业务遍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能源公司。公司形成了油气勘探开发、专业技术服务、炼化与销售、天然气及发电、金融服务等五大业务板块,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公司在2019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63位;在2018年《石油情报周刊》杂志“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中位列32位。截至2018年底,公司的穆迪评级为A1,标普评级为A+,展望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