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9日,闽粤联网工程累计输送电量超11亿千瓦时,达11.22亿千瓦时。其中,广东输送福建电量6.02亿千瓦时,福建输送广东电量5.20亿千瓦时。工程进一步提高了电网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高质量发展。
根据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发布的交易数据,截至1月28日,新疆已获取2023年外送交易电量1160.58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提升5.95%,实现“开门红”。
作为一种具有时间价值的商品,电力不仅影响着人们生产生活的质量,也反映着经济社会的变动情况。对于发、购电双方而言,提前签署电力中长期合同,是规避市场风险、保障电力稳定供应的“压舱石”。
1-12月,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52543.4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39%,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60.8%,同比提高15.4个百分点。其中,全国电力市场中长期电力直接交易电量合计为4140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2%。
1月9日,福建电力交易中心发布集中竞价直接交易结果,至此2023年福建省电力中长期市场交易年度交易工作全部完成。
12月27日,《四川省2023年省内电力市场交易总体方案》(下简称:总体方案)新鲜出炉,今年的《总体方案》摆脱了2002年第一场雪的魔咒,来得比以往更早一些。
国家能源局就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和监管办法发布的两份征求意见稿是国家层面首次出台电力现货市场规则性文件,不仅明确了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目标、路径、任务和运行要求,还对参与市场主体、市场衔接、信用管理等作出细则性要求,将推动电力现货市场从试点走向全国。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作部署,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绿证交易平台于9月16日正式运行,为用电企业获取绿色环境权益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方式。截至12月4日,平台已累计成交绿证103.8万张,突破百万大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为建立反映新能源环境价值市场机制,促进新能源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多措并举,积极推进绿证交易。
在双碳目标下,社会用电需求量不断增长,大规模新能源逐步入场,导致火电承担电网深度调峰调频的担子日益沉重,传统发电产业和电网面临严峻的挑战,而储能在电力系统的应用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顺应了能源的发展趋势。
12月1日,陕西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陕西省2023年电力中长期市场化交易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燃煤发电上网电量全部参与市场化交易。鼓励新能源发电参与市场交易,原则上除优先发电之外的电量全部进入市场,通过市场化方式进行消纳,新能源市场化方案另行印发。10千伏及以上的工商业用户原则上要直接参与市场交易,其他用户可自愿参与交易。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内蒙古电力”)紧紧围绕内蒙古“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战略定位,自觉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服务宗旨,架起千条银线,驭火追风逐日,情暖万家灯火,坚持奋进在路上。
10月19日,记者从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陕西首场大规模绿色电力交易于当日在陕西电力交易中心顺利完成,成交电量达1亿千瓦时。这标志着陕西正式开启绿电消费新模式。
9月23日,鼎和保险公司联合广东电网广州供电局举办电力需求响应责任保险产品发布暨现场签约仪式,鼎和保险与广州供电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发布全国首个电力需求响应责任保险产品,鼎和保险公司与首批5家负荷聚合商进行现场签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在四十余年的转型之路中,“双轨制”是概括经济体制变革的关键词之一。“双轨制”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产物,为计划经济平稳走向市场经济提供了渐进式路径。但“双轨”并行,意味着制度的内在冲突始终存在,何时转轨、如何转轨,是转型社会终须面对的一大重要命题。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稳步有序推进,取得显著成效,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稳步进行,风、光新能源进入平价发展新阶段,主体多元、竞争有序的电力交易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上一页 1..
9 10 11 12 13 ...
17 下一页
针对电力商品或服务进行的买卖活动。包括电能交易、辅助服务交易、输电权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