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开发出一种全新人造材料,这种全新人造材料是利用多向晶格,并结合智能3D打印技术制成,其强度增加但质量依旧较轻。
位于北京西南三环的宝隆大厦旁边有一个不起眼的院子。记者一行人来到这里时,有20多辆新能源环卫车和小型私家车正停放在这里充电。这是一个加油站模式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充电基础设施将以何种方式呈现?这个小院或许能让人们窥见未来,同时也能让人们了解到支持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背后的金融力量。
首先,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非常重要。现在大家对于碳排放的讨论,都集中在一些排放大国,像中国、美国、印度等。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除了中国,其他国家目前的碳排放也占到全球的28%,跟中国几乎相当。
“预计到2025年全国能源需求总量接近55亿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下降16%左右。”2021年1月10日,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教授廖华在“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研究报告发布会”上表示。
新的一年,新的气象。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迈好第一步,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意义重大。我国明确提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新的一年工业经济发展态势如何?产业链供应链怎样补短板锻长板?如何拓展5G深度应用?记者就上述问题对话工信部部长肖亚庆。
“十四五”大幕已经拉开。今后五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力点在哪?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如何推进?新华社记者采访了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
2018年7月,日本内阁通过了现阶段能源计划,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量占比22%至24%之间,核能供应量占比20%至22%。 2020年12月25日,日本政府宣布,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供应量将占全国电力的50%至60%——比目前用量增加了近三倍。
中国已经宣布,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此背景下,“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国如何演绎好新的经济增长故事?能源基金会近日举办线上论坛,多名专家对中国的绿色发展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1月8日,以《碳中和与金风科技的绿色发展》为主题,金风科技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马金儒进行了分享。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
“碳减排是过程,碳中和是目标。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升高、极端天气频发,农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受到直接威胁,对人类影响日益深重。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碳达峰、碳中和也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矿业大学低碳能源研究院院长桑树勋教授近日对记者表示,碳减排对我国能源发展有重大影响。
12月15日,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表示,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李高说,中国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等4项目标。这一目标充分展现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力度与决心。到2030年的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目标接近现有规模的3倍,相当于美国目前全部发电装机规模,超过了目前全球风电、光伏的装机规模。这意味着我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在过去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未来十年仍要实现持续的高速发展。
2021年1月5日,广东卫视《新闻联播》、《南方日报》等多家媒体,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能源发展战略的角度,再次对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阳江南鹏岛海上风电项目进行了聚焦报道。自2020年12月18日实现73台风机全容量投产运行以来,广东阳江南鹏岛4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持续被国内主流媒体关注。
生态环境部日前公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并印发配套的配额分配方案和重点排放单位名单。这意味着自今年元旦起,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2225家发电企业将分到碳排放配额。
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1月4日上午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0年主要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21年工作。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党委书记郭树清出席会议并讲话。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陈雨露、潘功胜、范一飞、刘桂平、刘国强,党委委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人民银行纪检监察组组长徐加爱出席会议,并就分管领域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碳中和(carbon neutral,or carbon neutrality)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形式,目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大型活动和会议采用。碳中和能够推动绿色的生活、生产,实现全社会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