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美国亚特兰大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奈基•卡费栽等人在《太空核技术和新兴技术》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用于太空任务的超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的文章,重点介绍了超小型模块化反应堆(USMR)的基本情况、设计分析和系统比较等。
加拿大核协会和欧洲原子能论坛(FORATOM)于1月26日签署了一份在核领域开展合作促进清洁、创新和先进的核技术的谅解备忘录。这项协议将加强两个协会在促进核能开发、应用和部署以实现气候变化目标方面的努力。
近年来,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在全球的建设和部署是一个热点话题。美国的SMR技术由核技术公司NuScale电力领导,在过去几年中,该公司已经达到了几个里程碑,是第一家向美国核监管委员会提交许可证和设计认证申请的公司。
当时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一则新闻报道称,这项研究带来制造丰富能源的希望,有望取代化石燃料和常规核能。但依据1989年《纽约时报》一篇文章称,其他试图复制该实验的研究人员均无法重现该实验结果,推测该研究结果是实验错误造成的。1999年,哈维马德学院物理学教授彼特·萨塔称,科学界大多数人不再认为冷聚变是一种真实现象。该研究论断发表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
2020年8月15日,中国科协在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闭幕式上发布了10个对科学发展具有导向作用的科学问题,其中的一个问题是第五代核能系统会是什么样子?就这个问题,广州聚变科学研究所所长兼总工程师林溪石召集有关专家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目前,风电、太阳能光伏和水电合计约占瑞典发电总量的55%,到2030年年底,这一比例将达到约66-67%。在核能方面,至2020年年底,瑞典现有核电项目中近一半都将会被关闭或退役。未来10年,还有6座大型反应堆计划进行退役流程,电力结构中的核能发电量会被除去近三分之一。
莫斯科动力工程学院(NRUN-MEPhl)宣布,俄罗斯9个科研院所、中心和大学组成了新一代核能技术开发联合体,在封闭式核燃料循环技术、快中子反应堆、先进能源技术、新材料和核电站创新项目上进行合作。
1月15日—16日,央视纪录频道播出《华龙一号》两集纪录片,讲述了先进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如何实现自主研发,并达到国际核电最高安全标准的历程。澎湃新闻网、腾讯网、搜狐网等权媒体报道100余篇。其中,新浪微博“国资小新”发布的视频“华龙一号纪录片(上集)—《创新》”播放量达1万次;视频“华龙一号纪录片(下集)—《基石》”播放量达9916次。此外,新浪微博话题#“华龙一号”中国核电的“国家名片”#阅读量达19.1万次。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哈提卜扎德19日说,伊朗日前宣布开始德黑兰研究用反应堆燃料升级研发活动,其相关计划此前已提交国际原子能机构。他强调,伊朗核相关活动是出于和平目的。
国际性联盟共同设计研发了:国际创新安全反应堆(IRIS)。该堆型电功率为330MW,尺寸和简化设计非常适合模块化建设,并逐步“组装成”一个拥有多个模块的大型电厂。批量生产许多小而简单的部件和预制构件将产生规模效应。他们预计首个IRIS模块可在3年内完成建造,后续则减至2年。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的最新清单,美国计划在2021年退役9.1吉瓦(GW)的发电能力。其中,核能发电将占总淘汰能力的最大份额(56%),其次是煤炭(30%)。
最近,受冷空气影响,我国南方多地气温骤降,人们对取暖设备的需求急剧增长。但和电热暖器、暖风机、踢脚线取暖器等供暖措施相比,一些冬季寒冷潮湿地区的城镇居民也急切盼望着集中供暖。
尽管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但各国的核电发展仍取得了不少成绩。以下为我们选取的2020年度十大核电事件:阿联酋核能公司(Enec)在8月份宣布拉瓦能源公司(其运行维护子公司- Nawah)成功投运了位于阿联酋阿布扎比地区的巴卡拉核电站1号机组。
2018年7月,日本内阁通过了现阶段能源计划,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量占比22%至24%之间,核能供应量占比20%至22%。 2020年12月25日,日本政府宣布,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供应量将占全国电力的50%至60%——比目前用量增加了近三倍。
比利时联邦核控制局(FANC)批准了蒂昂日(Tihange) 2号反应堆的重新启动,此前在计划的停运期间进行进行的检查显示,蒂昂日(Tihange)2号反应堆容器内壁的氢微气泡没有发生变化,而且没有新的微气泡出现。
核反应堆 ,又称为原子能反应堆或反应堆,是能维持可控自持链式核裂变反应,以实现核能利用的装置。核反应堆通过合理布置核燃料,使得在无需补加中子源的条件下能在其中发生自持链式核裂变过程。严格来说,反应堆这一术语应覆盖裂变堆、聚变堆、裂变聚变混合堆,但一般情况下仅指裂变堆。